海角七號 友子與阿嘉 於此相擁
白沙灣位於屏東恆春,屬墾丁國家公園內的景點之一。白沙灣是一片麟山鼻與富貴角兩個海岬間的海灣,是由海洋生物殼體所組成的貝殼砂灘。白砂灘沙粒均勻,晶瑩明亮,因沙白水清而聞名。沿著沙灘行走可見到麟山鼻沿岸石塊鋪成的礫灘,而這些黑色的安山岩,是約80萬年屬大屯火山系噴發所形成的岩石,因為岩漿內含有不同的礦物成份,所以岩石表面夾雜著許多黑色得斑晶。
白沙灣遇冬天東北季風盛行時,海灣仍然是風平浪靜,因此非常適合游泳、潛水、帆船等海上育樂活動。而陸上也可以進行烤肉、露營或騎車健行的樂趣。秋冬時節可看夕陽沈海的美景,直到入夜則可看見滿天閃爍的點點星光。您不妨利用假日休閒時間,和家人或朋友相互結伴到此一遊,享受與大自然海灣共舞的樂趣。
資料來源:四方通行旅遊網
高山巖福德宮
高山巖福德宮
高山巖福德宮位於關山後方,入口在關山停車場南邊50公尺處,正面對恆春鎮,相傳有200年歷史了,旁邊有福靈龜、飛來石等景觀。
明朝崇禎年間,在樹林莊拓墾的陳文成先進,每當在其田園工作,黃昏收工回家時。常遇到一對拿著拐仗的老夫婦,往附近的高山頂走,。當時人煙稀少,山上沒有住家,先進甚覺奇異,遂前往察看,發現山頂有三個巖洞.從巖洞挑望四週景觀,甚為優美,仿若仙景,先進認為此為福德居所,其所見到的異像係福德顯靈,於是在西元一六三九年(明崇楨十二年)仲秋,選中間較大之巖洞,祀奉福德正神之神像供人膜拜,並稱此山頂為高山巖,意即高山的岩洞,
當時此地正處拓墾初期,樹林莊至高山巖間,草木繁茂,四周的民眾常到此牧牛;因林木茂盛,放牧出去的牛隻總沒於林間,傍晚回家時,常找不到牛隻,情急之下,牧者便跑到山頂上的巖洞,以樹枝代香或雙手合掌,誠心誠意的請示土地公,尋找牛隻的方向,每按其指示的方向,都可以找到牛隻。幅德頭靈,口耳相傳,四鄰的民眾,就常來參拜。當時因民眾經濟能力差,讓土地公在沒有祠壇的洞穴中,頂著強風烈日福祐民眾。
直至清朝末年,才由當時的恆春知縣沈公,昌建祠壇,此時土地公才有遮風避雨之所。西元一八九一年季春,當時恆春區長尤炳文,因久婚無子,到廟裡求嗣發願,如獲一子半嗣,願發動善男信女捐資修建廟祠;果其所願,重新修建。民國61年仲春落成安座,並於同年組成組織委員,成立高山巖福德宮管理委員會,負責管理各項事物及未來發展籌畫。重建後的廟宇,雕樑畫棟、金碧輝煌、宮貌堂皇。叨蒙神靈顯佑,黎民安康,有求必應,篤信者日增。
地址:屏東縣恆春鎮山海里檳榔路17-1號
資料來源:墾丁旅遊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