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3日~4月4日
清明節連放好幾天,與家人到台南小度一下假!
第一站來到新化老街
新化開發早,很早就形成街市,在日據時代又是新化郡九街庄之郡治中心,因此有了見證地方繁榮的標誌一仿巴洛克式建築,並形成相連的街面,這就是轟動一時,在拆與不拆中掙扎的中正路老街。
新化原有兩條老街,但在幾年前道路拓寬時拆掉了中山路老街,目前只剩中正路四十五戶,屋齡約八十年之建築物群,有著一份老而彌堅特別堅固的氣派,也象徵著過往歲月的榮光。
正因為新化老街有了這份不確定的「夕陽美」,經常吸引許多人前來瞻望懷舊及拍照……,或許這些西洋樓商店街能將其繁榮延續下去,使這兩排每戶外觀、圖案皆各呈特色的堅固與華麗,因政府、居民的互力共識,經由社區營造,再綻光華。
巴洛克式老街(指中正路)年代近八十年,不過東西兩邊建築年代也不相同,老大目降人都以「東邊街」、「西邊街」稱之,西邊街比東邊街早興建,而最早興建的房子是林茂己先生,時間是民國十年(日本大正十年)。林先生不惜鉅資請來匠師,拆掉原有的矮房子,蓋了一幢漂亮別緻的巴洛克式洋房,左右鄰居都很羨慕欣賞,於是陸續仿效建立,遂成了當時新化足以傲人的「西洋樓」商店街。
這條商店街,每個家戶外觀不盡相同,各有特色,內部材料以檜木為主,雖年代久遠,仍未腐朽。而其店名則是直接黏貼的水泥字,經久亦不掉落,可見其作工品質之精細。在當時,同一條街,一邊是西式嶄新建築,一邊是中式老舊房屋,顯得很不搭調。於是在民國二十六年,日本政府以給予貸款方式,強制拆除東邊老舊房屋並興建同一款式的洋房,至此不再分東西街。這一段街景壯觀亮麗,極富藝術風味,儼然是新化文明躍昇的象徵。
現今的中正老街是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,經過老街區居民投票表決後,所保存下來的。88 89年居民、專家學者及公部門的積極努力下,成立了中正老街文化展望會,進行88年一期美化工程〝洗淨立面測繪,銅牌門號〞,89年二期美化工程〝結構安全補強、立面山牆整修、破舊門窗修換及統一招牌〞,90年三期美化工程〝排水溝改善暨道路舖面美化〞……等。在二年的時間內,將老街區從破舊昏暗的頹喪老街,呈現出全新的風貌。在老街歷史文化珍貴資產之保存與再生工作上,踏出重要的第一步。
電視廣告引人潮新化老街添商機
因為一支以新化老街為背景的汽車廣告在電視上密集播放,吸引許多民眾循著廣告拜訪老街,商家們明顯感覺到似乎重回過去繁盛榮景。
新化老街建於日據時代,是過去新化最熱鬧的商業街。雖然隨著時代演進,老街逐漸沒落,但其巴洛克式的建築,富麗堂皇,是全省僅存具特色的老街之一,去年更曾獲文建會主辦的全國歷史建築百景票選第二名。
91年二月下甸,一家國內知名汽車廠商以老街為廣告拍攝地點,廣告播放後,引起不少民眾熱烈回響紛紛前往老街一遊,走訪這條兼具歷史及藝術價值街道,走在街上常可見三兩成群的遊客,細細品味老街建築,不但讓老街變得熱鬧,連帶也幫商家們帶來不少商機。
由於廣告帶來觀光人潮,也替老街商家帶來不少生意,一名專賣小吃攤販說,最近遊客增多,連帶生意變好,像他一天收入增加一成至二成,雖然不多,但現在景氣不好,不無小補。
新化老街由於位居台十九甲線上,車流量大、民眾擔心頻繁的大型車來回輾壓,將破壞老街整體景觀,因而向公所反映,910411經公所與公路局新化工務段人員會勘決定,將於台十九甲線與南一七0線交會處等地設置標誌,引導車輛改走外環道路,改善此問題。 (資料來源:新化區觀光旅遊網)